第二百一十章 暗流汹涌-《我唔做大佬很多年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原本因为霍景良收购明电,导致良大这个主导公司股价暴涨,最高时都涨到5.5块,而良大原来股价是多少?

    才2.5块!

    但是现在,良大股价一下又被打了下去,降到2.5块都还不算,直接来到2块左右时,方才稳住。

    最后,又缓缓升至2.5块。

    之所以会缓缓升高,那是因为有大捞家抄底进场。

    比如盛天步。

    还有妄图浑水摸鱼的叶荣添、许文彪。

    当良大股价跌至2块,叶荣添、许文彪果断在这个价位补仓,顺利过第二关。

    他们是在良大4.5块时抛出的2000万,现在只需要按照每股2块的价格补货,中间差价是2.5块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过这第二关,他们再度揾钱5000万!

    紧跟着他们便开始过第三关,当市场已经完全抛弃良大时,他们就在这个时候入场。

    这种行为,也令良大股价缓缓升高。

    最终,叶荣添、许文彪两人以每股2.4块价格,购买3000万良大股。

    这就是7200万。

    盛天步那边更早出手,他不动手也就算了,一旦动手比任何人都狠,足足扫货8000万!

    这8000万良大股,每股成本不高,只有2.2块,总共花去1.76亿。

    别看霍景良狙击叶家来势汹汹,但他同叶孝礼还是有些差距的,最明显的就是资产嘛,一个数百亿,一个也就是大几十亿。

    良大总股本也才4.5亿,盛天步扫货8000万,便拿到良大17.7%的股份。

    除狙击良大外,盛天步还有其他动作。

    但凡霍景良主控的上市公司,他全都大举进场,其中尤其以两大上市公司为主,一个是九龙巴士,另外一个则是华人置业!

    没错,九龙巴士和华人置业,才是盛天步真正的目的!

    前面玩的那些,低买高卖,大笔揾钱当然很爽,但到了他这种级别,揾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,拿下更保值的上市公司最重要。

    九龙巴士,这是公共服务行业,以前曾是雷绝坤主控的核心产业,然后被财大气粗的霍景良盯上。

    再到后来一系列变故,雷绝坤在九龙巴士的话语权越来越低,也知自己不是霍景良的对手,便将九龙巴士股份全都卖出,彻底离场。

    这家巴士公司,就变成了霍景良的企业。

    现在角色互换,霍景良变成那个被盯上的家伙,而盯上他的人,相比于原来盯上雷绝坤的他,还要强大!

    说完九龙巴士,再讲这华人置业。

    华人置业,1922年创办,最初只对优质物业和有价证券进行投资,其创办者,乃是港岛第一代世家。

    其创始人有两个,一个叫冯平山,另外一个则叫李官春。

    在当时,这两人皆是港岛富豪中的佼佼者。

    炎国素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,这个说法在冯氏家族身上应验,冯平山死后,后人无能,败到第三代,家族财富所剩无几,渐渐销声匿迹。

    李官春那边要好得多,家族势力依旧强盛,手中仍然持有一定的华人置业股份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他们还牢牢掌控着一家银行——东亚银行!

    已经变成李家的核心产业,所有家族财力都用来固守东亚银行,董事局12名成员,他们李氏家族足足占有8个席位。

    东亚银行这些年发展也不错,坐稳港岛银行第三把交椅,仅次于汇丰、恒生两大银行。

    盛天步盯上这华人置业,最根本的原因在于,这家公司还掌控着另外一家上市公司,那便是中华娱乐!

    华人置业拥有中华娱乐54%的股份!

    而中华娱乐最重要的资产,不是什么娱乐公司、影视城,而是位于华人行附近的娱乐行!

    娱乐行,这不是什么娱乐公司,而是一栋位于港岛中环的商业建筑楼。

    大厦的名字,就叫娱乐行。

    就在1980年,华人置业以4亿港币价格购入,随后,重新装修,变成一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摩天大厦。

    基层是时尚商店、西餐厅以及中式酒楼,上层则是写字楼。

    今年方才刚刚落成。

    装修一新的娱乐行,由于建筑、设备、位置,现在的估值已经超过18亿。

    九龙巴士那边,现在每股只有4块,市值不多,只有8亿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