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正厅内的火光忽明忽暗。 松脂在火炉里继续“噼啪”炸开,像是在这过度安静的局势里,不时提醒众人一声:时间在走,大都在乱,而他们——还困在这方寸厅堂中,试探、揣摩、争夺。 风从檐下掠过,卷起门帘一角,又悄然落下。 清国公府内的灯影被风吹得轻轻颤动,仿佛连光线都屏住呼吸,不敢躁动。 三名大臣仍然保持着刚才那种极度紧绷的姿态。 左司长背脊笔直,双手紧扣袖中,像怕别人看见他指尖微微颤抖。 右司长眉心紧拧,额上细汗渗出,顺着鬓角往下滑,却全无察觉。他的目光不时掠向清国公,又迅速收回,像盯着某块危险的冰面。 第三名大臣虽然身体僵硬,却因为紧张,脚尖不断轻轻点着地板,那点动静轻得几乎听不见,却像在敲击谁的心口。 三人都不说话。 三人都在等。 可从他们的呼吸里,从他们眼底深不可掩的贪意里——看得出,他们已经到了极限。 一旦清国公给出的答案不对,这三个人随时会变成三只立刻扑咬的狼。 而就在这份死寂的压迫里—— 清国公慢慢抬起眼。 就像是从纷乱的思绪里抽出身来,又像是在审视三个赤裸的灵魂。 他一句话都没说。 只是在静静看着他们。 火光映着他的眸,沉,冷,带着阅尽人心后的锋锐。 三名大臣被他这么一看,心底的防线反倒松了一瞬——那是一种来自权威者的威压,让人不自觉臣服。 半息后。 左司长轻轻吸气,硬着头皮开口: “国公……国公教训的是。” 他的声音有些干涩,像被清国公方才的话压得喘不过气。 右司长也连忙点头,声音急,却压着敬畏: “国公所言,正合大势。当前局面……确实应以国为重。” 第三名大臣脸上满是惶惧,连声附和: “不错不错!国公所见,远胜我们三人百倍!局势已危,确实不能再争啊!” 三人几乎同时弯腰,诚惶诚恐。 这一刻,他们竟罕见地站在同一条线上了。 厅内的火光映着三道弯下的影子,同时拉长——在清国公脚边交错又重合。 像三条被压制住的蛇。 而清国公看着他们的模样,看着他们罕见地统一态度,心中忽然生出一种说不清的感觉。 他皱了皱眉。 意识到一件事—— 事情……太顺利了。 顺利得甚至不像“大都三股权力争斗”的局面。 顺利得像是有人在背后,悄无声息地推动着每一个节点。 让这三人恐惧。 让这三人急迫。 让这三人不敢继续斗内斗。 让这三人不得不把平衡……寄托在清国公身上。 这个“势”的形成,不是自然发生的。 是被制造出来的。 清国公背脊一凉。 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名字——不,是一个模糊的影子: ——大尧奇人。 那位让拓跋燕回愿意孤注一掷、愿意背叛大都潜来求援的奇人。 那位在北境布下惊天逆局,让萧宁以空城逼退三十万大军的奇人。 那位算准了蛮阿会被污为叛国、算准了大都三位权臣的反应、算准了清国公会成为唯一能平衡局势的人选的奇人。 清国公心头微微发麻。 他忽然意识到: ——他清国公在此处的每一句话,每一个表情,每一次拒绝…… 都在那位奇人的推算里。 他甚至隐隐感觉到: 若此刻他做出一个“不该有的选择”,局势都会发生“那位奇人预料之外”的变化。 可偏偏——他不敢。 他不能。 因为那人太可怕了。 强到几乎能把大都权臣的心思捏在掌心。 强到连清国公都意识到: 自己的一举一动,可能也逃不出那人的算计。 想到这里,清国公胸口泛起一阵凉意。 但同时,他又升起一股……强烈无比的好奇。 他忽然很想知道: 那人到底是谁? 究竟是何等人物,能把大都朝局玩弄至此? 能让步步局势都朝他预设的方向前行? 能让一个隐退老臣、一个强国朝堂、一个三十万兵马的大局,都被他一根线牵着走? 清国公压下心底如潮的震动。 轻轻闭了闭眼。 再睁开时,神色重新变得平静、古老、沉稳,如山石般不见波澜。 他缓缓开口。 声音低,却稳得像压住了整个厅堂的风: “刚才也说过了——得罪你们三人的事,我不会做。” 三名大臣急忙点头。 “国公明断!” “国公深谋!” “我们佩服,佩服!” 清国公抬手,示意他们住口。 随后,才缓缓道: “但站在大疆安危的大局上……” “我倒是能给你们——一个合理的解决方式。” 三人呼吸一紧。 几乎同时问出口: “国公有何高见?” “国公请说!” “若能护得大都不乱,我等必从!” 清国公目光在三人脸上一一扫过,深沉而缓慢。 他知道—— 现在,他们已经被逼到了把所有希望,都寄托在他一句话上的地步。 而他接下来要说的每一个字,都将决定大都下一步的走向。 于是,他缓缓开口: “方法其实不难。” 他停了停,让三人心底的焦急再被放大几分。 随后,才吐出那句决定整个大都未来的话: “既然你们三人互相制衡——” “那便从你们三人之外,再选一人出来。” 火光一跳。 三名大臣的瞳孔同时收紧。 清国公继续道: “由这位‘三人之外之人’,暂理朝政。” “如此一来——你们三人之中,无人得利,无人吃亏。” “朝廷既得其主,局势又不至于被你们三人的旧争牵扯。” “这……才是当下最稳妥的办法。” 话一出—— 空气,被彻底震住了。 三名大臣一时间竟忘了说话。 他们的表情从惊愕、到犹豫、再到微妙的松动……仅在一瞬完成。 因为清国公说得没错。 三人互斗多年,谁也服不了谁。 但如果是一个“不在三人之列”的中立者…… 那就变成了: 没有人输,也没有人赢。 没有人被压,没有人压人。 一个不伤三人利益的暂代者。 一个能替他们挡灾、维持局势的人。 这……确实是最容易让三人都接受的方案。 左司长沉吸一口气。 右司长眯了眯眼。 第三名大臣抓着衣袖的手指慢慢松开。 三人几乎同时点头—— “国公此言……甚合大势!” “正是平衡三方最稳之法!” “有国公此策,大都可安!” 清国公看着他们的反应。 心底最后一丝疑虑彻底落下—— 就是现在。 这局,已经被那位大尧奇人推到这里。 自己此刻顺水推舟,就能把拓跋燕回送上那个位置,成为三人之外最合适的人选。 清国公深吸一口气。 压下心底的惊叹、恐惧与敬意。 他抬起眼。 准备说出——那个被那位奇人提前安排的名字。 第(1/3)页